探索课程思政 深化三全育人——电信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党支部开展第二轮大讨论活动

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21日 文章来源:电信工程学院

为持续推进教风学风建设,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开展“推进三全育人,改进教风学风”大讨论活动方案》及学院《关于开展“推进三全育人,改进教风学风”大讨论活动实施细则》,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6月17日,电子技术系党支部以“探索课程思政 深化三全育人”为专题开展第二轮“推进三全育人 改进教风学风”大讨论活动。电子技术系全体党员及教师参加了讨论,学校纪检办熊伟处长、王国旗、许馨艺老师列席参加。


20220620-电信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党支部开展第二轮大讨论活动1.png


党支部书记、系主任裴春梅以支部申报的教育部思政创新研究课题《在校企合作中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为抓手,提出“如何依托课程思政推动三全育人”并且给全系教师进行了《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开发》课程思政设计范例展示。随后,党员同志及老师们纷纷发言。

马红麟老师谈到,“推进三全育人 改进教风学风”,应该注重把思政教育、工匠精神融入所有IT类专业课程中,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扎实推进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决定质量,态度决定努力。思政元素、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态度”是第一位的。惟有把融入过程看成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是为学生今后做人做事和未来职业生涯提供后劲支持,看成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分内事,才能最终落实在教师的创造性劳作中,才能以良好的教风带学风,以良好的学风促教风。

王硕老师谈到,要想潜移默化全方位育人,首先是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本身要过硬,要加强党员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教师党支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更好的融入事业发展,形成以党建促教风建设的基本模式。

张景璐老师谈到,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20220620-电信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党支部开展第二轮大讨论活动2.png


蔡志芳老师谈到,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理想效果,使专业课和思政课相互结合,起到立德树人、承担使命的职责,同时,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促进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王艳秋老师谈到,只有学生真正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约束,才能为学风的改进带来强大的动力。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思想层面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同时强化思政教育,强化对学生在学习态度、目标以及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引导,引领他们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良好思想,明确终身学习思想对于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作用。

朱恭生老师谈到,探索课程思政、深化三全育人,对学校的学风建设起到了基础性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专业课程中是学风建设的主要载体与突破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前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学风建设成功与失败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在学风建设中,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赵静雅老师谈到,教师就是课程思政非常好的载体,教师的举手投足、言传身教既是职业素养能力的体现,又是学校教风的良好体现。因此教师行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方式,教师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胡冬琴老师谈到,要引导学生了解专业资讯,关心就业,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专业要求,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注重培养工匠精神,对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将自己的设计当成产品对待,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熊伟处长听取大家的发言后也进行了交流。他谈到,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每位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想法都非常好,对职能处室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要多参加基层党支部的活动,多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从中获取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课程思政就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是提高教风学风、推进三全育人的一种有效途径。电子技术系党支部将持续开展教风学风大讨论活动,发挥教师队伍中“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更好地培养具有情怀的高素质集成电路技术技能人才。



版权所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邮编:100176

京ICP备140539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30102010493

不良信息举报:wzjd@bpi.edu.cn

官方微信

企业微信

信息平台 邮件系统 图书馆 人才招聘 教务系统 书记/院长信箱 办事服务

探索课程思政 深化三全育人——电信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党支部开展第二轮大讨论活动

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21日文章来源:电信工程学院

为持续推进教风学风建设,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开展“推进三全育人,改进教风学风”大讨论活动方案》及学院《关于开展“推进三全育人,改进教风学风”大讨论活动实施细则》,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6月17日,电子技术系党支部以“探索课程思政 深化三全育人”为专题开展第二轮“推进三全育人 改进教风学风”大讨论活动。电子技术系全体党员及教师参加了讨论,学校纪检办熊伟处长、王国旗、许馨艺老师列席参加。


20220620-电信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党支部开展第二轮大讨论活动1.png


党支部书记、系主任裴春梅以支部申报的教育部思政创新研究课题《在校企合作中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为抓手,提出“如何依托课程思政推动三全育人”并且给全系教师进行了《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开发》课程思政设计范例展示。随后,党员同志及老师们纷纷发言。

马红麟老师谈到,“推进三全育人 改进教风学风”,应该注重把思政教育、工匠精神融入所有IT类专业课程中,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扎实推进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决定质量,态度决定努力。思政元素、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态度”是第一位的。惟有把融入过程看成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是为学生今后做人做事和未来职业生涯提供后劲支持,看成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分内事,才能最终落实在教师的创造性劳作中,才能以良好的教风带学风,以良好的学风促教风。

王硕老师谈到,要想潜移默化全方位育人,首先是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本身要过硬,要加强党员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教师党支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更好的融入事业发展,形成以党建促教风建设的基本模式。

张景璐老师谈到,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20220620-电信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党支部开展第二轮大讨论活动2.png


蔡志芳老师谈到,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理想效果,使专业课和思政课相互结合,起到立德树人、承担使命的职责,同时,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促进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王艳秋老师谈到,只有学生真正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约束,才能为学风的改进带来强大的动力。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思想层面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同时强化思政教育,强化对学生在学习态度、目标以及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引导,引领他们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良好思想,明确终身学习思想对于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作用。

朱恭生老师谈到,探索课程思政、深化三全育人,对学校的学风建设起到了基础性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专业课程中是学风建设的主要载体与突破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前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学风建设成功与失败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在学风建设中,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赵静雅老师谈到,教师就是课程思政非常好的载体,教师的举手投足、言传身教既是职业素养能力的体现,又是学校教风的良好体现。因此教师行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方式,教师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胡冬琴老师谈到,要引导学生了解专业资讯,关心就业,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专业要求,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注重培养工匠精神,对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将自己的设计当成产品对待,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熊伟处长听取大家的发言后也进行了交流。他谈到,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每位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想法都非常好,对职能处室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要多参加基层党支部的活动,多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从中获取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课程思政就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是提高教风学风、推进三全育人的一种有效途径。电子技术系党支部将持续开展教风学风大讨论活动,发挥教师队伍中“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更好地培养具有情怀的高素质集成电路技术技能人才。

链接



官方微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邮编:100176

京ICP备05039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12015